三、吏部铨选与入仕途径的多元化
科举及第,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,至于真正步入仕途,最关键的是要参加吏部的铨选。
据《旧唐书·职官志》的记载,有资格参加吏部铨选的,“有唐以来,出身入仕者,著令有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、书算。其次以流外入流。若以门资入仕,则先授亲勋翊卫,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。又有斋郎、品子、勋官及五等封爵、屯官之属,亦有番第,许同拣选”。概括地说,除了科举及第者外,入仕之途,还主要有门荫与流外入流两种。
门荫入仕之制,在北周、隋时就出现了。北周门荫主要是酬劳功臣,隋代其范围有所扩大,高官贵族子弟,可以通过直接担任皇帝和太子的侍卫进入仕途。唐代门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形成了多层次的、能够照顾到各个官僚阶层利益的门荫入仕体系。
首先,唐代有封爵的(王公侯伯子男),子孙可以承袭祖上爵位,但袭爵者一般是嫡长子,其余子孙,就要靠门资入仕。
其次,凡有封爵者及皇帝的亲戚,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,可以靠门资入仕,其入仕的品阶根据其父祖的身份和官品高低来决定,如一品官的儿子初入仕就可做正七品上阶的官,而从五品官的儿子入仕时也可做从八品下阶的官。六品以下的官吏就没有这一特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