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豆瓣的简介,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,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,真实梦境中,一步步的思考、成长. 从一个小男孩,到青年、壮年最后要面对死亡由恐惧到释然的过程. 因为中间部分是一个社会人对战争的恐惧、核爆炸的恐惧、死亡的恐惧. 当然梵高那一段落其实也一直是导演未竟的梦想,他想成为一名画家,但自觉天赋还差了些,恐怕无以为生. 前面两个段落和最后一个段落,都是独自最为自然人,小时候没有走入社会和老了脱离社会返璞归真状态,所以景致美轮美奂. 黑泽明是日本导演中视觉效果最为大气磅礴的一个,在日本导演拍摄的和室中,他的最开阔,室内空间高、阔、广,这个可能跟他的身高也有关系,《午夜6号房》中,那个室内特别宽的地板,以及地板和深褐色木质墙壁以及和谐的木门,是我看过所有日本电影中最为喜欢的. 本片导演基本上已经是按照遗作来拍的. 8/10. 爱可以凝固伤痛的时刻,跨越时间的疆界,譬如静止不动的男孩站成一排,面对前来领养的游客,再如大群难民僵硬直地挂在铁丝网上,最终安哲希望用爱的火焰解决民族苦难:擦车谋生的男孩纷纷祭奠同伴之时,厂房的垂直空间与两侧边缘向上方斜的断裂钢条形成多角纵深构图,投下朝夕不保的阴影,红色火光在燃烧象征着爱的力量. 空间转换和镜像为老人找到了心理现实的定位,超越时空的诗人就站在老人和男孩渡步的河边,坚定地走向马车,而镜中军人陆续经过令男孩害怕被遣返,消失镜中,老人焦急寻找走出画面,说明孤独中老人对诗人、交往的男孩产生依赖心理,送别的公车上出现了青年手执红旗、情侣争吵和那位诗人,为老人的生命历程做了巡视.